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瀏覽器閱覽
最新消息
【演講後記】現在大學生應該學些什麼?
November 02, 2016
講者:周成功教授(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
時間:2016年10月12日 18:00-20:00
Part 1: 大學生該具備的能力
想一想在你進入大學前,是不是曾經也對大學抱持著一些憧憬或想像,但坦白說你對大學的憧憬或是想像可能大部分都是錯的!
大學的教育體制最早是來自於西方,在大學教育裡面究竟應該包含什麼樣的要件或要素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介紹四位西方有名的科學家,他們的成長過程跟你想像中的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
首先跟大家介紹的第一位科學家是H. Robert Horvitz,他是2002年的諾貝爾得主,他在生物醫學上面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利用線蟲發現了apoptosis或者又叫做programmed cell death的這一個機制。想想看Horvitz這樣一個得到諾貝爾獎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在大學做了些什麼事情?1947年出生的Horvitz在MIT的大學主修數學跟經濟學沒有修過生物,那在大學時期他其實花很多的時間在課外活動上,包括編報紙(MIT的學生雜誌),他是這個雜誌的主編,而且也當選過MIT學生會的主席,所以他花了很多時間在課外活動上面,一直到他大四的時候,他才有機會選了一門MIT的普通生物學,那他上了這個普通生物學幾個禮拜後,就覺得非常有趣,但是他心裡很徬徨,因為過去的四年裡,他修的都是數學跟經濟,而今天到了大四上了一門普通生物學,才發覺普通生物學這麼有趣,那他想說我如果我轉去念生物,是不是腦筋壞掉了,所以他就很大膽地把他的問題向他的老師提出來,他說我是大四的學生,我所知道的生物學都是我在最近六個禮拜上老師的課學到的,他說我如果想到研究所去念生物,我是不是瘋了?他老師的回答相當有趣,他的老師說我研究所是念物理的,所以Horvitz的故事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念什麼其實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那樣的能力去學習新的知識或者是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第二位是Harold E. Varmus,是198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他最重要貢獻就是他跟他的夥伴Michael Bishop,兩個人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過程中,發現了human cancer cell的oncogene。那Varmus在大學期間又做了些什麼事呢?Varmus念的大學叫Amherst College,Amherst在美國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liberal arts college博雅學院,Varmus一開始是想念科學,但是進了學校以後覺得科學沒什麼意思,就轉去念哲學,最後主修英國文學,他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政治新聞上,在學校裡的學校報刊擔任主編,所以他在校園裡面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學生,而他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年是念英國文學,念了一年以後決定去念醫,在Columbia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從此他的研究方向就轉到了生物醫學。所以Varmus的故事同樣告訴我們在大學念什麼不重要,問題在於你有沒有真的在大學把握時間,不浪費每一分鐘去充實自己,培養各種不同的能力。
第三位科學家是Eric Lander,他是這個Human Genome Project就是人類基因組定序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同時也是創建Broad Institute這個研究所的主管。他的大學生涯也是非常有趣,1978年他在Princeton大學念的是數學,後來到牛津大學也是念數學,接下來到Harvard商學院念經濟學,那有一天他突然發現生物學好像也還滿有趣的,在1986年他發現MIT有一個研究所叫做Whitehead,念了兩年他就變成MIT的生物學教授。
最後一位要介紹的是Jared Diamond,他寫過最有名的一本書叫「槍砲、病菌與鋼鐵」,關於這本書的誕生跟他的學習生涯非常有關聯,這就要從他的高中時代講起,他念的高中叫做Roxbury Latin School,為什麼叫Latin School,因為每個人都要念拉丁文,每位學生都必須接受最正統的古典文學的訓練,那他在高中還有哪些選擇呢?高一可以選擇希臘文或生物,高二可以選擇希臘文或物理,高三可以選擇希臘文或當代文學等,所以表示他們對古典文學或者語言的訓練是非常重視的,那為什麼他們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去訓練學生學這麼久的拉丁文跟希臘文,因為他們認為培養一個學者,語言背景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而Jared Diamond在高中除了喜歡語言之外,也非常喜歡歷史、寫作,進了Harvard大學最喜歡的課程是音樂作曲、俄文、德文、詩、歷史,所以看得出來他仍然是在文哲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後因為他的父親是醫生,所以他父親一直希望他念醫學院,於是他勉強跑到醫學院去了一年,但最後受不了就到英國劍橋大學念生理研究膽囊,之後在UCLA的Medical School的生理系當教授,當教授這個期間他面臨到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抉擇,他說academic expectations,在學術界大家期待一個教授應該做什麼事情?專心做研究。他說我如果專心做研究,我是不是想將來讓自己成為全世界頂尖一流研究膽囊的專家,但他覺得這個不是他人生追尋的目的,雖然對膽囊的研究他還是很有興趣,所以他開始把一半時間留在UCLA生理系研究膽囊,另外一半時間去追尋生命中的夢,他就決定他一年有6個月的時間要待在新幾內亞研究新幾內亞的生態、蝴蝶、森林,研究新幾內亞的土著,因此在新幾內亞做研究的時候啟發了他的靈感,而寫成了這本書「槍砲、病菌與鋼鐵」。
所以從上述的西方著名科學家求學經歷的例子,可以知道大學時期可多朝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學習,跨出原本領域做多元學習,重要的是培養能力,而不只是學習知識,能力必須透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夠獲得。回到在大學教育裡面究竟應該包含什麼樣的要件或要素呢?在出社會後多數的人會跟你說溝通很重要,也許你會覺得溝通很簡單,就是講話,但實際上溝通包含了聽、說、讀、寫這些基本的能力,你要會聽得懂、說得清楚、讀得對、寫得通,才是真正學會。這裡以美國最好的大學Princeton為例,Princeton大學對他們的大學生,他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Princeton大學在2004年全校的老師集會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討論,訂出了12條教育目標 (參閱Figure 1),依據這12條檢驗課程規劃以及檢驗他們學生在上過這些課之後究竟有沒有達到他們的目標。所以大家可以透過這12條教育目標來思考自己該如何培養這些能力,以持續地不斷練習,慢慢壯大這些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要“身體力行”。
Figure 1. Goals for a Princet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 What Must an Educated Person Know?
讀研究所前的準備
相信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正在念大學的同學,可能都想過以下幾個問題:1. 要不要念研究,2. 怎麼選研究所,3. 要不要出國念研究所,4. 怎麼準備出國念研究所,5. 出國念研究所該如何準備申請資料。接下來將依序為大家做概要的回答。
第一:要不要念研究所?第一件事情你要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對科學有興趣,而你的興趣是不是高到可以廢寢忘食,如果你不確定建議修專題研究給自己一個試煉的機會,到實驗室去了解研究的過程,然後不斷的問自己,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未來的生涯是不是要過這樣的日子,這是一個嘗試檢驗的機會。
第二:怎麼選研究所?你要思考一件事研究所或者指導教授是把你當受教的學生呢?還是按件計酬的小工?這個其實很重要因為大部分的老師,研究發表論文的壓力很大,有學生來了,學生很多事情不懂是需要教的,而到底有沒有好好教你,還是每天早上給你一張紙說今天你就做12345,這個是需要去考慮的。
第三:要不要出國念研究所?當然這跟個人的選擇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當然是鼓勵大家出國念研究所,因為大部分的同學是不了解這個世界有多大,外面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你只有真的到了外面你才了解這個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跟你想像的非常不一樣。
第四:怎麼準備出國念研究所?以下幾個點可作為參考:1. 英文要好。2. 必須規劃好大三、大四的專題研究。3. 要有一個小而完整的故事,知道自己的專題研究是在做什麼,証明你的研究能力、對科學的品味和原創力。4. 至少要有兩三門課成績是特別突出的。5. 建議大二是準備的起點。
第五:出國念研究所該如何準備申請資料?以下幾個點可作為參考:1. 要具體明白的呈現出你在本科學期期間獲得的每一個獎項或榮譽。2. 要誠實地解釋一切你所面臨到的一些尷尬情況。3. 任何事情可以呈現你跟你的同學不一樣的事蹟都可以提出來講。4. 要清楚明白解釋你所做的研究項目
以上第四、五點會有實際的案例出現於影片中,欲知詳細內容快點開影片觀賞吧!
本活動由『科技部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補助